笔墨留痕,岁月有言——70周年征文作品展播 七秩风雨路,一脉赤子心

所属分类:

发布时间:2025-08-26

来源:

作者:


七十载春秋筑梦

七十载匠心传承

02.png

从1955到2025

这一路

有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

有勇立潮头的改革锐气

更有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

值此建司70周年之际

让我们透过文字与光影

重温那些温暖而闪耀的奋斗瞬间

聆听穿越时光的初心回响

 

 

 

七秩风雨路 一脉赤子心

 

 

五一的青海高原,风里还带着料峭寒意。坐在颠簸的车里,望着窗外连绵的雪山与广袤的草原,我的思绪早已飘向那座承载着国家记忆与企业荣光的地方——中国原子城。今年是集团成立70周年,我这个十一建的“新生代”,做梦都想来这里看看,摸摸前辈们当年磨破手掌的砖墙。

四个小时的车程,骨头都快颠散架时,“中国原子城”五个红漆大字突然撞进眼帘。在高原明晃晃的太阳下,那字红得像火,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那一刻,车轮碾过的不只是尘土,更是几代人用生命铺就的征途……

image.png

走进青海省原子城纪念馆,时间仿佛倒流。一股旧木头混着樟脑丸的味道扑面而来,玻璃展柜里发黄的搪瓷缸、磨破的帆布手套,墙上密密麻麻的手写信,像放电影似的把我拽回了过去。站在“艰苦创业”展区,那句“三顶帐篷起家”的介绍,我眼前全是画面:在寒风呼啸的高原上,我们的前辈——老一辈十一建人,啃夹生的青稞馒头,指甲缝里塞满冻土,晚上挤在地窝子里,却怀着满腔热血与坚定信念,用双手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建起厂房。那时的条件有多艰苦,他们的意志就有多坚韧。

从纪念馆出来,我们来到一分厂办公楼。办公楼灰扑扑地立在那儿,墙皮掉得东一块西一块,露出底下暗红的砖。我伸手摸上去,粗糙的墙面上还有当年刻下的歪歪扭扭的“加油”字样。这栋五十多岁的老房子,就像个沉默的老人,守着那些没说出口的故事。我和老公展开“七十年风雨兼程 七十年匠心筑梦”的横幅时,风把红布吹得猎猎作响,女儿突然指着墙面喊:“妈妈,这里有个小洞!”我凑近一看,是枚生锈的铁钉,不知是哪年哪个人钉上去的,却像根细针,轻轻戳破了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。

image.png

临走时,女儿拽着我的衣角问:“妈妈,你们公司的人真在这儿上过班?这里连商店都没有……”我蹲下来捏着她的小脸,喉咙发紧得说不出话。七十年,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,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,却是一段充满艰辛与荣耀的漫长征程,摸着这栋老楼的每一块砖,我才知道这背后有多少个日夜的煎熬,有多少人的青春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。

返程的暮色中,女儿靠着我睡着了。车窗外,“金银滩”的路牌在余晖里忽明忽暗,恍惚间,我仿佛看见无数年轻的身影在草原上穿梭,他们的脸庞与今天十一建工地上的建设者渐渐重叠,突然觉得自己肩膀上沉甸甸的……

车轮滚滚向前,我握紧女儿的小手。我们这代人没吃过那些苦,没见过大雪封山时用马灯照明赶工的场景,但那些刻在骨子里的劲儿不能丢。下次再遇到难缠的工作,我就想想地窝子里啃馒头的前辈们;要是觉得累了,就记着墙上那枚生锈的铁钉——那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勋章,也是接力棒。

老楼会继续守着高原的风,而我们这些后来人,要用自己的双手,接着写好属于十一建的故事,让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!

 
 
 
 

获奖等次:二等奖

获奖作者:第三工程公司 袁芬芬

 
 
 

 

 

END